1月25日,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公示部分撤网药品信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称,根据企业提交的申请,369个药品将在黑龙江省主动取消挂网,不再继续在此省份销售药品。本次宣布退出黑龙江医保挂网的369个药品分别由数十家药企生产,央企、跨国药企、大药企、小药厂也都有涉及。
据悉,各地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是按照相关文件进行的正常工作安排。
国家是在坚持基本保障原则下调整基本医保目录的,在兼顾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保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用药水平的相对稳定与连续。
此次的369款撤网药品中,因成本原因而撤网的就有153款,明确提到“原料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有108种,在成本问题中占据比例超过70%。
药企自行申报撤网,无非是原料药成本太高和药品限价太严重两种原因。
2020年7月13日,黑龙江省医保局曾发布的《黑龙江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及价格监督检查办法》明确规定:参加药品采购投标的药品报价不得低于成本价,否则中标无效。
换言之,就是在半年前参与医保集采、顺利入围的药品,中标价都是高于成本价的。
但是许多企业则表示:“近年来,原辅材采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供货价格与平台的挂网价格已形成严重倒挂。”
如今,行业普遍的困境是:原料药厂把住了上游供应这一关,就像是扼住了药厂的咽喉。此次黑龙江撤网事件中,很多品种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中标价被一再压低,原料药价格不降反涨,药企的盈利空间一缩再缩,小厂难以维持,停产有之,断供有之,破产亦有之。大厂也做不到毫发不伤,此次大喊原料药太贵、挂网参考价太低的药企中,就不乏一些大型药企。
目录调整,意味着一批常用药将调出医保目录,以后不能再享受医保报销了,而这个“出”想必已经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349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