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李大伯因为咳嗽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肺曲霉病 (真菌肺炎的一种) ,并于3周前遵医嘱开始服用伏立康唑,本想着吃了药可以缓解病症,没想到却更加不舒服了,脸色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开始发黑,在当地医院检查显示肝功能指标增高。这是怎么回事?
随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生检查后,怀疑李大伯是服用伏立康唑引起的不良症状,并对他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李大伯血药浓度远远高出正常治疗范围。
针对李大伯的情况,医生检测了他的基因,结果显示是基因导致李大伯血药浓度偏高,也就是说常规剂量的伏立康唑对于他来说是“过量的”,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药量调整。随后,医生将李大伯的服药剂量减半,两周后进行血药浓度复查,显示恢复到正常范围,发黑的面色也渐渐好转。
血药浓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血浆/血清或全血中的总浓度,一般情况下药物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监测“血药浓度”有什么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同的给药方案用于不同患者,其血药浓度和疗效会有差异,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血药浓度也不尽相同。要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必须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达到用药有效和安全。
294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