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芙蓉
近年来,随着药品零加成、药品集采等政策的推进与落实,药品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现有的药事管理体系、药学服务模式、药学人员队伍结构等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驱动指导下,药事管理如何进阶、药学服务如何转型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严阵以待的重要命题。
以药品改革为抓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有观点称,药品降价已经成为医改主旋律,给医院药学学科发展和医院药师工作内容带来巨大影响。
对此,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金鹏飞在接受好医生网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药品降价并非医改主旋律,它只是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一个环节。
金鹏飞主任说,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医改”变成了“药改”、甚至变成了“改药”,这其实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实际上,现在的“新医改”是对医药卫生体制的一项综合配套改革,致力于搭建医药卫生领域的“四梁八柱”,只不过是从药品改革和破除“以药养医”模式作为切入点,其他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也在实施之中。比如: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和医保制度的改革,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DRGs和DIP等支付方式的推广等都属于配套改革的一部分,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客观来说,药品的改革,特别是医院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对于医院药学的发展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医院药品从入院到患者使用历经药品验收、储存、请领、出库、调剂、用药交代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医院药师提供专业的服务,都需要人员、场地、设施的投入,再加上药品的自然损耗,医院成本很高。所以,零差率实施后,医院药学部门就由“利润中心”转化为“成本中心”,而医事服务费等补偿机制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填补药品加成收入,医院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药学部门的重视程度自然会有所降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把门诊药房从医院中剥离、降低药学人员绩效和压缩药学人员的做法。这些现象对于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但同时,药品零差率也给医院药学带来了新机遇。从医院的角度,没有了药品加成收入,医院则会更多地从医疗工作的提质增效、医疗成本的节约等角度入手,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医院药学角度,则需要配合医院把重心从药品保障向药学服务转型,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用药科普、患者教育、用药咨询、药学门诊、药学查房、处方和医嘱审核、不良反应监测、个体化用药指导、特殊药品管理、慢病管理、参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和DRGs管理等多渠道提供专业药学服务,成为“合理用药的守门人”和“医疗成本的控制者”,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和节省医疗开支做出应用的贡献。
以政策为指导,明确医院药学建设方向
药学服务转型,是医院改革的具体体现。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以下简称《意见》),在对医院发展作出具体要求和定位的同时,是否对药学学科建设和药学服务有具体指示?
金鹏飞主任称,《意见》从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以及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等多方面对公立医院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是指导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正因为《意见》是纲领性的文件,所以,直接提到医院药学的地方不多,仅在“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中提出“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这其实就是进一步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医院药师扩展药学服务渠道,更多地直接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意见》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几乎每个方面的落实都会涉及到药学部门,所以医院药学部门应积极配合医院做好文件各个方面的落实。
而对于医院药学学科和药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为具体的文件,是2018年1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的《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45号),该文件从分级诊疗建设、药学服务转型、药师队伍建设、互联网+药学服务等4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明确了医院药学学科和药物服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以患者为中心,升级医院药学服务理念
总之,从这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上不难看出,医院药学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合理用药的守护者,也是医院药事管理的执行者。那么,这种双重身份具体如何体现医院药学的价值呢?
金鹏飞主任认为,这个双重身份其实刚好体现了医院药学的两个属性,第一个属性是专业属性,医院药学部门“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所以是合理用药的守护者。
另一个属性则是管理属性,医院药学部门需要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比如:药品的综合评价、药品的遴选和准入、药品的采购、药事会的组织、特殊药品的管理等,所以又是医院药事管理的执行者。
多层次发展,协同激励药学深度转型
由此看出,新形势新医改的背景下,药师已经从主要从事药品保障、药品调剂等 “以药品为中心”逐步转向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那么,如何形成“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激励机制?
金鹏飞主任强调,首先必须明确,药学服务转型之后,并不是说就不需要药品保障、药品调剂等工作了,恰恰相反,这些工作是整个医院药学的最基础的工作,没有这些工作,整个医院就没法运行。所以,药学服务转型只是不再把这些工作作为核心工作,但其基础工作的地位不可动摇。
接下来,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要面对面地给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要参与到临床的诊疗团队中去发挥药师的作用。这一部分工作对药学、医学专业知识要求很高,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临床药师。
因此,在药学部门就往往有两类药师,一类是调剂药师,主要从事药品供应和调剂工作,另一类则是临床药师。有的医院还会有信息药师和实验药师。应该说,这些药师都是不可或缺的,调剂药师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用药交代、用药咨询、处方点评等药学服务内容;临床药师也要掌握药品信息和调剂技能。他们协同合作,共同组成了从门诊到病房的药学服务体系。
而对于具体的激励机制,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措施不同。在岗位方面,有的医院采取岗位竞聘制度,所有药师可以去竞聘专科临床药师等岗位,根据专业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进行动态调整。在薪金方面,常见的措施是绩效考核,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细化成考核指标,并综合考虑岗位的能力要求、风险程度、工作总量、工作质量等方面给各个指标加权,通过对考核指标的打分进行分配,尽可能体现“多劳多得”。
不过,目前这些激励机制基本还停留在院级层面,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模式,医院对于临床药师等岗位的考核指标也还在探索中。
金鹏飞主任称,相信随着药学服务转型的深化,会逐步形成相对统一和规范的激励机制。
专家简介
金鹏飞 主任药师
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研究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肾病药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青年卫生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药学会理事、北京药学会药物分析专委会委员、北京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委员、北京药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委会委员、北京药理学会合理用药与健康促进分会委员。
《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房》、《北京生物医学工程》、《中南药学》、《中国医药导报》、《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中国药业》编委。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SCI 论文10多篇);参编专著4部(副主编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曾荣获首届中国药学会“青年医院药学奖”、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中国医院药学奖-青年药师优秀奖”等荣誉。
244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