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药师视角下的基层用药现状解析与改进策略


2024-03-11 11:12:37 来源:好医生 12734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备受社会关注。药事管理作为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一环,涵盖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多个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用药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升基层慢性疾病管理水平,好医生特别邀请到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静安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主管药师闫汝平,解读基层用药现状,分享基层合理用药经验,以进一步助力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

药师角色重塑与合理用药推进

近年来,在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凭借其贴近民众、服务便捷的特点,已然成为居民健康的坚实后盾。然而,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广大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基层用药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闫汝平药师深刻体会到基层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常常面临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复杂情况。闫药师强调,很多药物可能含有相同或相克成分,不当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过量,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此外,她还特别提到,很多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随意停用或加用药物会导致病情反复、进展,或增加药物副作用。“曾经有高血压患者不遵医嘱用药,自我感觉良好时停用药物,感觉不适时擅自加倍服用药物,导致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引发脑卒中。”毋庸置疑,药师在明确药物疗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是,长期以来,药师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被低估,这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尤为明显。药师通常被视为简单的处方执行者,其专业性和价值尚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旨在提升药师地位,促进合理用药。

2020年6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医院药学服务和药师地位,将药物治疗管理延伸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这标志着药师角色正逐渐从简单的处方执行者转变为合理用药的守护者。2022年,福建省医保局率先试点药学服务收费,明确了包括药物治疗门诊、静脉用药调配费、血清药物浓度测定、各类滥用药物筛查、基因监测指导用药、多学科综合门诊、住院检查费等15项药学服务具体收费标准,通过探索适宜的收付费方式,以激励药学人员在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些政策举措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药师的专业地位,更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GSP为引领确保药品质量与安全

谈及药师的日常工作,闫汝平药师告诉记者,药师的工作通常包含五个部分:处方接收与审核、药品调配、药品核发、用药指导及药品药房管理。

当患者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来到药房时,药师首先需要接收并仔细审核处方。在这一环节,药师会检查处方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药物的剂量、用法等信息是否合理,确保没有错误或遗漏;审核无误后,药师会根据处方上的信息,从药架上取药并进行调配。在这一过程中,药师需要确保所调配的药品与处方一致,并严格遵守药物的用法和用量。调配完成后,药师会核对药品与处方的一致性,并将药品交给患者。在核发时,药师会再次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药品信息,确保药品正确无误地发放到患者手中;除了发放药品外,药师还需要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药师需要确保患者了解并正确掌握药品的使用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药品药房的日常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药品的质量与安全,包括确保药品的来源合法、储存条件适宜等。

药品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确保药品在经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其核心涉及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持有,这些证件不仅要求单位持有其原件和复印件,而且必须确保在有效期内,这是药品经营的基本条件。

此外,GSP还强调实际经营活动中必须有完整的票据和记录。这些记录需详尽地反映库房内药品的情况,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储存管理更是GSP的重中之重。闫汝平药师指出,“不恰当的药品储存可能导致药品过期或损坏,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因此,必须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的干燥、整洁和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同时做好药品的分类和标识工作,确保药品的‘先进先出’,定期盘点,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期或损坏的药品。”

值得一提的是,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广泛应用为药品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今,主流品牌的药品都已配备了电子监管码。这不仅简化了药品的追踪与管理流程,更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据闫汝平药师透露,目前,在左家庄街道静安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电子监管码覆盖率已超过80%,虽然还有一些药品,如积压库存较大的品种,尚未覆盖,但这一比例正在逐步减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在不久的将来,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将纳入电子监管系统。

双管齐下,助力科室发展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广泛应用确实为药品管理带来了显著进步,但闫汝平药师坦言,药房管理及学科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这是当前亟待改进的重要环节。她认为,药师要更大程度地参与到临床工作中去,通过与医生的深入合作,精准理解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药事服务,从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药师也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药师们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用药指导和服务。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药品培训,向科室人员介绍新药和特殊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其始终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和治疗技术。

在药房管理方面,闫汝平药师也指出了基层医疗单位与大型医疗机构之间的差距,不少基层医疗机构目前还存在设备老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药品管理系统和设备,并采纳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提高药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众所周知,药事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兼顾医和药。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用好药、如何管好药、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合理用药水平、如何实现药学高质量发展,仍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文/徐渊君 

受访专家简介

图片2.png

闫汝平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静安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  主管药师

从事药房工作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常用药物,尤其社区需要的慢病类药物。了解药房运作程序和管理,熟悉GSP程序。

1234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