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4亿,但是众多研究显示,患者用药次数越多,药物治疗依从性就越差。为了有效解决依从性差带来的降糖达标率低的问题,海思科医药集团十年磨一剑,率先推出全球首个超长效 DPP-4i、首个双周口服降糖药——考格列汀(HSK7653)。
DPP-4i目前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它能够通过抑制 DPP-4 活性,减少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失活,在生理范围内增加血中 GLP-1 的水平。而 GLP-1 可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 α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食欲中枢,延缓胃排空,促进胰岛 β 细胞增殖等多种机制降低血糖。
考格列汀——抓住新契机下最终“必然”诞生
在2012 年海思科立项之初,由于长效制剂的保护,业内并没有公开长效 DPP-4i 的分子结构,海思科研发人员只能通过专利中实施例的钻研和分析,猜测药物结构和母核结构。
彼时,氟原子应用于药物分子设计的研究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新兴方向,海思科研发人员紧紧抓住这一新契机,基于向有机化合物中选择性地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后,通常会明显改变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强药物疗效、代谢稳定性或膜渗透性的研究,在奥格列汀的结构基础上加入了氟化基团,最终在非常规化学位点四氢吡喃环上 6 位引入三氟甲基(CF3),成功研发出了考格列汀(HSK7653),并超预期地达成两周一次给药频率,成功做到有效性、PK 性质、安全性三者平衡。
考格列汀(HSK7653)分子式
超长半衰期、超持久抑制,考格列汀优势明显
相比于传统的 DPP-4i 类药物,考格列汀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安全性优势更为明显。
从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数据来看,考格列汀拥有超过 100 小时的超长半衰期,保证了双周一次的长给药间隔;能够更持久地实现 DPP-4 抑制,第14 天 DPP-4 抑制率仍能达到 80% 以上,达到了媲美日制剂的疗效。同时,考格列汀对 CYP 酶主要亚型无影响,故少有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更安全,可以用于联合治疗方案或多种合并症同时治疗,且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之后,药物暴露不增加,无需调整用药剂量。
作为全球首个超长效 DPP-4i,考格列汀率先在中国问世,意味着在降糖药物的创新研发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也填补了目前 DPP-4i 超长效制剂在中国人群中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空白。相信未来随着考格列汀在中国的获批上市,它将有望改写我国糖尿病治疗的格局!
1068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