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将成“主流” 更有国家医保为其保驾护航


2021-02-24 13:35:09 来源:好医生 15448

  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癌症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群死亡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人民日报》公布的2018年中国癌症年报显示,肺癌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6% 及18.4%,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中国,肺癌同样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教授表示,目前肺癌的发病率是呈现上升趋势且居高不下。

  如何将“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落到实处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对此,李峻岭教授表示,自己身为一名内科临床医生,相当于是整个疾病治疗的“下游”,也算是比较“尴尬”的地位。

  因为来内科就诊的大部分患者几乎是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则是在手术之后进行辅助治疗;另外一小部分患者则是进行诱导治疗,不过这其中更多的是晚期肺癌患者。

  其实,在造成肺癌病因中有一些是可以通过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去除掉。但是,如果有些因素无法去除,比如说,抽烟的人依旧抽烟,不吸烟的人依旧无法避免接受二手烟。

  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些早期筛查,比如低剂量CT筛查,有助于早些发现肺里的结节,同时也可以避免其向严重发展的倾向。

  说到吸烟,李峻岭教授还表示,在他从事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吸烟的女性而患肺癌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且多原发的早期癌也在呈递增趋势。

  面对肺癌“窘境”  多种治疗方式脱颖而出

  据了解,目前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而现在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并驾齐驱,为治疗肺癌开创了新纪元。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凭借着创新药物获得了长期生存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打破了人们对肺癌治疗的传统认知。

  所谓靶向治疗就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来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阻碍癌细胞生长,其全身副反应小,作用精准、效果优越。患者如果要采用靶向治疗,则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有相关的靶点基因改变。

  而且,据李峻岭教授介绍,目前国外企业生产的针对肺癌靶向治疗的一共有八项靶向药。一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五项靶向药,二是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共有三项靶向药。

  这些创新药的上市无疑给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冀,但是,创新药物的上市初期,由于研发成本、专利等因素,价格往往会比较高。就治疗经济学方面来讲,绝大多数患者不仅买不起药,更是吃不起药,只能对自己的生命抱有“听天由命”的想法。

  延长肺癌患者DFS 国家医保功不可没

  但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国家医保目录的谈判准入和更新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2021年元旦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正式公布,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录内药品总数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共对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119种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

  据介绍,在肿瘤领域更有超过50种抗肿瘤药被纳入医保,其中和肺癌患者有关的有8种靶向药物和2种免疫药物。这无疑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助于其无病生存期(DFS)的延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必将会在全国进行普及,而此类创新药刚在国内上市,上市时间较短且其用药后的副作用仍具研究性,加之基层医生的从事临床年限短资历浅,所以医生的继续教育尤为重要。

  换言之,医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以拓展知识范围、提升知识层次,增强自身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对患者治疗水平,使其更规范化。

  那效果显著的创新药和更加规范化的治疗“联手”,必将战胜肺癌!

3918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