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避孕药重大科研突破问世,研究称无毒副作用


2021-03-15 16:56:42 来源:好医生 30017

近日,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唐运革、秦卫兵团队,联合美国内华达大学闫威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并证实,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的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是一种口服、非激素的、高效男性避孕药,停药后数周即可恢复,且未发现明显的系统毒性副作用。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在目前所有可用的避孕方法中,“口服药片”是最受欢迎的。

然而,避孕药现在只提供给女性。

开发非激素男性避孕药的失败,部分源于人们对精子的发生和精子生物学的不完全理解。

例如,许多人认为,男性避孕药应该将精子数量抑制到很低甚至为零,以防止怀孕。

然而,完全阻断精子的生成需要杀死生精细胞,而生精细胞的枯竭往往会引起睾丸萎缩,这种不良影响使人们对其望而却步。

此外,生殖细胞的枯竭会改变睾丸的细胞组成和微环境,而这又容易触发下丘脑-垂体-睾丸的反馈系统,导致系统性的副作用。

研究团队想出了一种开发男性避孕药的策略,即通过引起精子变形和/或功能障碍,使生精细胞或精子丧失功能,而不是死亡。

1983年,首次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3个月以上)雷公藤的男性由于精子畸形、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下降会不育。

此后,研究人员从雷公藤中分离提纯了上百种化合物,希望从中找到导致男性不育的具体化合物,其中有初步研究发现雷公藤中提取的两种化学物能够有效减少雄性大鼠的精子数量和活性,具有可逆性避孕作用,但是具有严重肝毒性。

唐运革、秦卫兵团队广泛搜索已知的候选药物,确定了雷公藤的前景,他们从2009年开始进行雷公藤提取物的避孕性研究,,该团队发现雷公藤中提取到的雷公藤内酯酮在雄鼠身上具有良好的避孕有效性和可逆性。

2012年,在测试了大量化合物后,他们发现,雷公藤内酯酮在雄性小鼠中显示出几乎理想的避孕效果,包括优良的生物利用度,允许口服给药,每天口服治疗3-4周即可实现初始雄性不育,在相同剂量下维持数月的雄性小鼠可持续不育,并在停止治疗后约3-4周内从不育状态逆转为可育状态。

重要的是,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有害影响,如器官毒性。

因此,他们继续进行了全面的概念验证(POC)测试,使用雷公藤内酯酮在小鼠和犬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实验,并试图确定其特定的目标和作用机制。

根据他们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雷公藤内酯酮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有前景的非激素男性避孕药。

2195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