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皆知,大变革时代已经到来,但大变革终会变成新常态。带量采购之后,处方药企业、处方药产品又该何去何从?药师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价值?
处方药零售化是有壁垒的。新互联网技术+供应链能力,将是驱动中国新零售的核心动力。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一经批准上市就可以进入医疗机构。
处方外配,趋势向好,也正在逐步落地实施。
那么,未来处方药的渠道发展机会在何处?葛兰素史克GSK处方药零售负责人黄奕表示,不是B2C,也不是线下零售。未来的渠道之王,第一是线上有翅膀,线下有连锁实店,患者一定需要场景,这些服务店是线上替代不了的。O2O只是一个场景服务,未来可能医生是本地的医生,患者是本地的患者,药店的场景提供了疾病服务、健康服务,场景属地化非常重要。
特别重要的是执业药师,需要具备专业药学知识、与患者距离更近、有更多人文关怀。我们做所有的事情,肯定是与患者有关,其中有一些很好的数据:第一,对他生活质量的改善。第二,住院率。第三,急诊就诊。作为外资企业做了很多研究,到底对社会有没有意义,对患者有没有意义。
但是处方药转零售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星银医药零售市场营销中心市场部总监吴延兵强调道:“对于专业性强、学术强的处方药产品而言,更需要在学术化的逻辑下,通过具体的学术化实施路径达成目标。学术化逻辑,即一个是消费者的需求逻辑,第二是读病解药逻辑,第三个是提升药事服务逻辑。营销路径是专业能力建设、患者服务体验、会员活动管理。”
处方药零售的学术化实施路径有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建设、患者服务体验、会员活动管理。患者服务体验包括慢病服务、药事服务、品类组合等,可通过这样搭建学术化路径实现。
而这些产品当中,最核心的是同样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特点。
不容忽视的是,以往的服务专业性比较低,仅为药店附带服务,处方药药事服务需求少,重视程度不够。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拥有110万左右的执业药师,但真正意义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30%,60%多的执业药师是中专、大专水平,所以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没办法满足真正意义上药学服务的需求,达到专业度也是比较困难。
临床药师的水平是截然不同的。甘肃至仁同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贵元表示,人的专业度是未来药房专业化,尤其是处方药要想做好,一定要靠专业化推动。此外,还需要有专业的服务场景。
为什么要打造药学服务中心?杨贵元解释道:“不仅是用药合理性的建议,更多的是用药过程中的心理行为,怎么样饮食等。通过专业药师,与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沟通,最终提高患者的信赖度,从而提高处方药的合理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政策在当前的市场趋势下,既是红利,又加紧了院外市场激烈的竞逐。从国家2009年关于医生多点职业的政策开始开放,到2014年国家首次提出关于远程诊疗的政策,一直到2016年,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目标。“院外市场的政策在当前的规划上看,未来一定会往基层医疗市场下沉。”广东阿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医药事业总经理刘美玲认为,“互联网医疗未来一定凸显院外市场的价值,过去我们讲处方自然从医院流转出来,是自然溢出的环境。核心的推动是在医院,国家对处方药政策加大步伐之后,‘互联网+平台’的驱动开始有限。”
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东梅则表示,随着“4+7”带来零售药店的趋缓和变窄,如何让我们的获利空间整体上有稳定的增长,包括稳定的客流增长,这需要我们把处方药做的更好,品类管理尤为重要。
218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