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BMJ Open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治疗失眠的处方药似乎并不能改善中年女性的睡眠障碍。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服用和未服用失眠药物的人群中,其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并没有差异。
睡眠障碍很常见,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新型”流行病。很多失眠者选择服用药物,仅在美国就有约900万成年人试图通过服用处方药来获得良好的睡眠。
据了解,睡眠质量差与健康状况不佳有关,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疼痛和抑郁症。
人们研发出了各种药物以诱导失眠者入睡,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Z类药物(唑吡坦、扎来普隆和艾司唑普隆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用于其他情况的药物(非处方用途),例如缓解焦虑和抑郁。
研究人员说,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许多药物在短期内(最长6个月)有效,但失眠可能是慢性的,许多人需要更长时间地服用这些药物。
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对不同种族的患有睡眠障碍的中年女性,进行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有效性的评估。
该研究共纳入来自全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的238名开始服用睡眠药物的女性与447名未使用药物女性。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9.5岁,其中白种人约占50%。
睡眠障碍,即入睡困难、频繁醒来和早醒,研究人员以5分制进行评分,范围从任意一晚没有睡眠困难(1)到每周5个或更多个晚上有睡眠困难(5),平均监测并报告了21年。
在1年和2年后,研究人员根据评分量表,对服用和不服用处方药的参与者的睡眠障碍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女性均存在睡眠障碍:每3晚有1个晚上难以入睡,每3个晚上有2个晚上经常醒来,一周中每3个晚上有1次过早醒来。两组中超过70%的女性报告每周至少3次睡眠受到干扰。
首先,两组女性的睡眠障碍评分是相似的。
那些因睡眠问题而服用处方药的人在入睡困难、频繁醒来和过早醒来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3.8和2.8。相比之下,那些没有服用处方药的人的平均评分分别为2.6、3.7和2.7。
1年后,服用药物者的平均评分分别为2.6、3.6和2.8。不使用处方药解决睡眠问题的人的同等平均分数分别为2.3,3.5和2.5。两组的1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2年后,与未服用处方药的人相比,服用处方药的人的睡眠障碍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
本研究有一些局限性: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不能确定原因,只能建立关联。而且,大约一半的女性是现在或以前的吸烟者,五分之一的女性是中度至重度饮酒者,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人员说,他们也仅在每年或每2年一次的研究访问中收集有关处方药的信息,并且两次访问之间可能存在间歇性或未服用期,也没有使用客观的睡眠质量衡量指标。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总结说:“睡眠障碍很常见,并且患病率正在增加;市面上睡眠药物的占有率也在增加。这项研究的发现将会给正在考虑使用处方药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思考。”
195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