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总结积累肝癌临床诊疗经验,积极倡导个体化治疗理念,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的"例肝践影一肝癌治疗临床实践交流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临床案例为核心的学术活动。本文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例TACE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病例获得全国优秀病例,并由四川省华西医院许国辉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现整理精要内容如下。
郑鑫教授指出我国是肝癌大国,且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4.1%,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生存是临床迫切的需求。在我国,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提高中晚期肝癌治疗疗效的关键。根据国内外最新指南/规范,靶向治疗仍是肝癌系统治疗的中坚力量,而瑞戈非尼是当前唯一被医保覆盖的肝癌二线靶向治疗药物。肝癌治疗已经进入多元化、多模式的时代,作为外科医生,也应积极拥抱、融入新治疗时代,在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局部治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等系统性全身治疗,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郑鑫教授带来了一例临床实践病例,患者为34岁女性,因“发现肝占位5天”检查提示AFP显著升高,增强CT提示肝脏巨大占位,肝左、肝右动脉包绕肿瘤并供血;门静脉左、右支包绕肿瘤并受侵;肝中静脉受侵。诊断肝细胞癌(Ⅲa期),Child-Pugh:A级,予以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半年后复查肝脏病灶扩大,周围可见2个新发卫星灶,改用TACE联合瑞戈非尼治疗,4个月复查达部分缓解(PR),肝功能稳定。6个月后复查发现肝脏病灶较前扩大,肝动脉造影提示肿瘤去动脉化,改用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治疗,3个月复查肝功能稳定,AFP下降,CT示肝脏病灶明显缩小,继续治疗3个月后肝脏病灶进一步缩小,达到影像学完全好转(CR),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目前患者仍处于SD,持续获益中。
四川省肿瘤医院许国辉教授针对郑鑫教授的病例,点评如下:感谢各团队带来的精彩病例,“例肝践影”项目一路走来,吸引了国内近8万同道的参与,项目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推进了肝癌的规范化治疗,促进了中国肝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拜耳公司在肝癌系统治疗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索拉非尼敲开了肝癌靶向治疗的大门,凭借充足的证据成为一线治疗的金标准,瑞戈非尼也成为了二线靶向标准治疗,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的序贯治疗长达35.3个月的中位生存,更是在整个治疗领域中首屈一指。
患者无论是接受手术、TACE、射频消融局部治疗,还是索拉非尼、瑞戈非尼靶向治疗,甚至是免疫治疗都符合规范,有利有据,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突破推动了肝癌治疗的进展。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免疫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都是肝癌治疗的中坚力量。2019版《规范》继续推荐索拉非尼作为一线首选药物,并新增瑞戈非尼为目前唯一二线标准治疗药物。索拉非尼为代表的一线治疗、瑞戈非尼为代表的二线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今后临床实践中,应在遵循指南推荐的同时,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本文由马良 孙岚 韩云炜审校
1431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