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上)


2022-01-20 15:42:47 来源:好医生 14579

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越发深入,国内外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几部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相继发布1-4,国内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然而,传统的“检测与治疗”和“筛查与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受到治疗人群的选择、患者依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的理念得以提出,进一步对我国居民家庭Hp感染的传播、处理,感染源的消除,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建议,以便于指导临床医师、社区和家庭医生对家庭Hp感染的诊治和管理,从而对我国防控Hp感染、预防胃癌的发生、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起积极作用。

为此,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共同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居民家庭Hp感染防控和管理的共识和意见——《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并于近日发布5。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临床医师理解,并在临床中更好地落地实践,本文对该共识的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居民家庭Hp的感染和传播

【陈述1】Hp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

【陈述2】Hp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陈述3】被Hp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陈述4】大多数Hp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陈述5】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我国作为一个胃癌大国,Hp感染的防控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Hp传播的重要途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是Hp感染的主要方式,包括父母与子女、配偶之间、同胞之间,其传播主要通过口-口、粪-口和水源途径传播(见图1),造成传播的日常行为有共用餐具、牙具、口嚼食物喂食、亲吻等。

图片1.png

图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已有研究显示,多数Hp感染出现在儿童期,且多发生在12岁前7,而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Hp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8。由于Hp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被Hp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存在持续传播的可能。

早年感染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瘤变-胃癌过程,即Correa癌变模式(图2)。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内传播虽是Hp感染的重要方式,但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与家庭生活习惯、种族、卫生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规模等有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差异较大。且在胃癌演变的不同阶段,个体结局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早期根除Hp可部分逆转胃癌的演变,部分药物(如摩罗丹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癌的干预也可降低胃癌风险(见图2)。在越早阶段进行干预,胃癌风险降低效果越好。

图片2.png

图2 胃癌发生进程及部分干预措施

因此,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感染者,应当遵循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另外,对家庭成员进行宣教,提倡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防止重复和交叉感染,同样重要。具体措施有增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等(图1),这些都有助于防止Hp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降低Hp感染和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家庭中儿童Hp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陈述6】家庭中儿童Hp感染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陈述7】对家庭中的儿童Hp感染者,需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和相关疾病状态进行管理。

目前,关于家庭中儿童Hp感染与胃黏膜病变关系的研究尚少,总体上看Hp感染在儿童中引起的胃黏膜病变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国内外报道在儿童中甚至在幼儿中也发现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率较高的地区,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可能更常见。但其关系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仍有待更多证据阐述。

虽然大多Hp感染发生在12岁之前,但用于Hp根除治疗的多种药物,如根除治疗的关键药物——抗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其器官系统功能影响更大,甚至部分抗生素禁止用在儿童群体,成人治疗规范中所选择的铋剂可引起神经系统及肾脏功能的改变,因此儿童Hp根除具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9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于2015年制定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提出,对有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的Hp感染患儿必须进行Hp根除治疗;对有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NSAIDs(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监护人或年长(年龄为12~14岁)儿童自己强烈要求治疗的Hp感染患儿可给予根除治10

而在同样胃癌发病率高的邻国日本,2020年发表的儿童Hp感染处理指南推荐对出现组织学上的胃黏膜萎缩,以及患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MALT淋巴瘤、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缺铁性贫血、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儿童,给予Hp根除治疗;对年龄≥5岁且伴有活动性Hp感染的儿童,在考虑到可能再感染的情况下给予根除治疗;对患有活动性胃炎、因腹部症状而做胃镜检查、家族中有胃癌患者且伴有活动性Hp感染的儿童,可考虑根除治疗;不推荐对慢性原发性荨麻疹且伴有Hp感染的儿童进行Hp根除治疗;不推荐以预防胃癌为目的,对无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实施“检测和治疗”;不推荐以预防成人再感染为目的,在已根除Hp 的家庭中对无Hp感染症状的儿童进行“检测和治疗”。上述新的建议较京都共识相比更进一步明确了儿童检测和根除Hp的指征。

但与我国不同,日本早已开始实施全国性的Hp根除计划,以减少胃癌和Hp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但我国因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仍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的胃癌发病和Hp感染情况,对家庭中Hp感染患儿的治疗需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和相关疾病状态进行处理,依照共识意见并与患儿家长磋商决定治疗与否。

小结

本文初步解读了居民家庭Hp的感染和传播情况,进一步明确以家庭为单位对Hp感染人群进行宣教及防治的意义。另外也解析了特殊人群——家庭中儿童Hp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下篇内容我们将解读另一个特殊人群——家庭中老人Hp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家庭Hp感染的防控和管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 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6):364-378.

2. Malfertheiner P, et 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 /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 Gut. 2017, 66(1):6-30.

3. Sugano K. Tack J. Kuipers EJ. et al. 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 Gut. 2015. 64(9): 1353-1367.

4. Mahachai V,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management in ASEAN: The Bangkok consensus report |J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33(1):37-56.

5.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4): 221-233.

6. 丁松泽. 重视全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治管理和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19): 1446-1448.

7. Asaka M. Kato M. Sakamoto N. Roadmap to eliminate gastric cancer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consecutive surveillance in Japan|J|. J Gastroenterol. 2014,49(1): 1-8.

8. Okuda M,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dv Exp Med Biol. 2019.1149:107-120.

9. 胡馨月,李莉. 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40): 256-259.

1322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