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健康产业西湖论坛|数字化医药新生态下,医生如何赋能医药产业?


2021-04-19 10:23:17 来源:好医生 15543

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5.8亿,占GDP的比重为36.2%,且呈逐年上升之势。中国医药市场的规模从2012年9555亿到2020年的2.15万亿,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50亿规模。

在后疫情时代,医药企业乃至整个医疗领域对于数字化的认知越加深刻。传统医药企业已经开始迈出数字化升级的步伐,而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医药企业正在借着疫情下社会认知改变、政策推动等有利因素,加速向智能化前进。而疫情催生了在线问诊、送药上门需求的爆发,医药新零售进入深入发展期,流量平台与大健康加快融合,大健康企业正从单一的产品供给向智慧服务+智能产品转型,知识下沉和消费者赋能深刻改变着医患关系。

智慧大健康产业全景.jpg

在数字化已经成为共识的现在,如何有效开展数字化运营?医生如何赋能医药产业?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

早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4月28日,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明确指出,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对线上开具的处方经过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配送。

随着国家政策医改的逐步推进,近两年医药行业数字化发生了快速变化,市场竞争格局从单纯对称的竞争对手,变成单纯对称竞争对手+非对称竞争对手的格局。进而把医药行业的竞争边界化日益模糊,提速了数字化发展进程。

中国医药行业数字化发展是健康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都要发生数字化变化,面临着研发生产层、医药流通层、医药服务层、医药消费层。

朱珊1.jpg

阿里健康品牌合作中心总经理朱珊

阿里健康品牌合作中心总经理朱珊表示,从价值体现上来看,对于研发生产层,通过数字化发展赋能科学研究,加速新药研发上市。对于医药流通层,可以重构企业运营,降本增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对于医药服务层和医药消费层,需要借力各种创新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改善患者体验。

不容忽视的是,传统药店和患者之间并不只是“卖药买药”的供给关系,医生和患者也不仅是“看病治病”的供给关系。上海明品整合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杨志平表示,医生应该和患者、药店都是数据的供给方,一起做数据采集和收集,助力企业做产品二次创新研发。药店也好、医生也好、患者也好,应该形成数据供给方的“命运共同体”,一起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帮助医药行业/医疗行业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新生态。

然而,基层医生服务能力仍然严重不足,百姓就医难,特别是精准就医难,科研人员对数据的治理能力仍然有所欠缺等痛点问题交错在一起,需要调动医生、企业等的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破解有效开展数字化运营及医生赋能医药产业的困局。

2318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