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新药物更好应用于临床,促进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学术交流,推动疾病诊疗进程,本报整理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国文教授针对前列腺癌诊疗前言进展的观点,供读者学习。
林国文教授介绍,前列腺癌是各种癌症中骨转移发生比例最高的恶性肿瘤,88.74%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对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来说,出现骨转移会进一步缩短生存时间。骨转移导致的骨相关事件(SREs)极大影响了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其死亡风险。
镭-223可模拟钙,靶向结合在病理骨生成部位。其发射的高能α粒子使癌细胞双链DNA断裂且难以修复,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同时抑制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实现治疗作用。
同时,α粒子射程短,仅为2~10个细胞直径,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非常有限。与锶、钐等发射β粒子的核素相比,α粒子蕴含的能量更高,所以镭-223使用所需的标准剂量强度更低;且α粒子射程短,穿透力弱,接受治疗的患者不会作为放射源危害他人,与周围人接触不受限制。
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ALSYMPCA研究显示,镭-223可延长mCRPC患者的总生存期(OS),推迟患者至首次骨相关时间发生时间(SSE),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mCRPC患者带来三重获益。
镭-223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时间:与安慰剂+最佳支持治疗相比,镭-223+最佳支持治疗显著延长mCRPC患者中位的OS(14.9 vs. 11.3个月,P﹤0.001)降低死亡风险30%。
镭-223显著推迟患者首次发生骨相关时间:与安慰剂+最佳支持治疗相比,镭-223延长中位至首次症状性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5.8个月,(15.6月 vs. 9.8月 HR=0.66 95% CI : 0.52-0.83 P<0.001)。
镭-223显著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P)及健康指数量表(EQ-5D)的评分均显示,镭-223组生活质量改善的患者比例更高;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SF)评分提示,经镭-223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欧洲泌尿协会(EAU)的指南,均推荐镭-223作为伴症状性骨转移mCRP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的1类/Ⅰ级推荐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也在2020年发布的前列腺癌指南中推荐,镭-223作为伴症状性骨转移mCRPC一线和二线治疗的Ⅰ级推荐方案(1A类证据)。治疗3个周期后,骨转移患者疼痛程度显著降低。
镭-223是唯一获批治疗mCRPC的α粒子靶向药物,具有强效、精准、易防护的特点,可为骨转移mCRPC患者带来三重获益,已成为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伴症状性骨转移mCRPC的一线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
林国文教授翔实解读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0版)》中关于mCRPC诊疗的推荐意见。该指南是CSCO制订的首部前列腺癌指南,极具国内临床现实指导价值,MDT协作仍是mCRPC的首要治疗原则。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指南中推荐的mCRPC治疗药物种类主要包括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细胞毒药物、镭-223核素治疗、免疫疗法及PARP抑制剂等。其中镭-223以其关键性Ⅲ期试验ALSYMPCA研究数据及目前在国内良好的可及性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以1A类证据被作为针对有症状骨转移患者的I级推荐方案。既往传统的系统治疗并非针对骨转移灶的治疗,骨保护剂仅改变骨微环境。镭-223是目前唯一的可延长患者OS的骨靶向α粒子治疗药物。
ALSYMPCA研究中,相较于安慰剂+最佳支持治疗组,镭-223+最佳支持治疗组无论在主要终点OS(14.9个月对11.3个月,P<0.001),还是次要疗效终点——至首次发生SSE的时间(15.6个月对9.8个月,P= 0.00037)、至总碱性磷酸酶(ALP)进展时间、总ALP缓解率、总ALP正常化、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时间等,抑或是近、远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显著更优。
林教授总结,镭-223为核素治疗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将推动核素治疗发展至新的时代。通过各位专家分享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镭-223可为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带来生存期的延长;其射程短、易防护的特点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期待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惠及更多患者。
本文由胡超 邓湘生 范登审校
112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