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由拜耳公司研发的α粒子靶向治疗药物——镭-223(多菲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伴有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以“镭”霆出击之势,为CRPC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为使新药物更好应用于临床,促进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学术交流,推动疾病诊疗进程,“镭”霆峰会——城市巡讲(上海站)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前列腺癌诊疗前沿进展,并结合实际诊疗病例为大家带来了更多思考。
现将上海市第一医院韩邦旻教授的学术观点发布,以示读者。
韩邦旻教授介绍CRPC是前列腺癌进程的重要阶段,患者转移和死亡风险升高,治疗需求迫切。而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情况不容乐观:nmCRPC阶段诊断率不足,诊断标准不统一,多采用传统治疗手段;前列腺癌骨转移常见,现有治疗手段尚未能完全满足骨转移患者的治疗需求;CRPC患者的生活质量需予以关注和重视。亟需新的药物改善中国前列腺癌治疗现状,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ARi)达罗他胺和全球首个α核素镭-223登陆中国,将创新治疗引领CRPC新格局。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覆盖了从早期诊断到局限期、局部进展期、激素敏感性、去势抵抗性的肿瘤进展全程,也由此凸显了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个体化综合诊治的重要性。精准医学的核心即是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
韩邦旻教授分享了一例初诊时即为“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的老年患者诊治经过。2016年2月前,患者经历了手术去势+内分泌+骨保护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树突状细胞(DC)免疫疗法、多西他赛化疗等三个阶段。2016年2月,再发多发骨转移且疼痛明显、无内脏转移,加入镭-223临床研究,以4.7 MBq(iv、q4w)治疗6个周期,联合双磷酸盐骨保护治疗,期间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骨痛明显减轻,PSA、ALP明显降低,影像学检查提示部分骨病灶代谢减低。2016年12月,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PSA复升,先后予放疗、内分泌治疗,已生存至今,在持续随访中。此例患者确证了镭-223在无内脏转移的骨转移mCRPC患者中高效低毒的优秀治疗价值。
mCRPC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有效治疗手段有限,患者症状重、生活质量低下,即便是暴露于尽可能多的治疗药物后,临床医生仍只能在痛心和无奈中面对患者疾病不断进展,至生命尽头。临床亟需一种能带给患者生存、安全、生活全面获益的治疗方式。患者经镭-223治疗后,ALP大幅度降低,令人印象深刻,这在既往的mCRPC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是少见且困难的。
与内分泌治疗、化疗等系统治疗及双磷酸盐等骨保护治疗不同,镭-223是对骨转移灶的针对性治疗。早在2013年,中山医院团队参与开展的镭-223临床研究中,就见证了其出色的疗效。基于ALSYMPCA研究结果,镭-223也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显著延长OS的骨靶向核素治疗药物,由此可见其对原发灶也是有控制效果的。结合我们既往对ctDNA相关研究的体会,有效控制转移灶实则也间接控制了其对原发灶的种植扩增。NCCN指南、ESMO指南、EAU指南等国内外权威指南均一致推荐:镭-223是伴症状性骨转移CRPC一线和二线治疗的1类/Ⅰ级推荐。
理论上推测,对于mCRPC患者,尽早使用镭-223可尽早带来更大获益。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和骨转移CRPC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两大难点,此次上市的达罗他胺和镭-223分别用于这两类患者。希望创新药物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文由张宇 俞小炯 李发祥审校
12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