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scope发文:2020最具临床价值的胃肠病学文章Top10


2022-01-24 00:20:26 来源:好医生 18169

编者按:近日,Medscope网站的“Johnson 话胃肠病”(JOHNSON ON GASTROENTEROLOGY)专栏发布了2020年胃肠消化领域最具临床指导意义的10篇指南/综述,快来看看有没有您关注的内容吧。

2020年新冠大流行和胃肠病领域的发展改变了诸多胃肠疾病临床操作的方式,而围绕这些主题,诸多指南共识得以发表,给出了许多关键建议,包括诊断和监测恶性肿瘤、使用益生菌以及在COVID-19期间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等等。

以下10篇文章便是美国胃肠病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CG)前任主席David a. Johnson教授认为2020年最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文章(排名不分先后)。

1. Endoscopic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

恶性结肠息肉的内镜识别和治疗策略:美国结肠直肠癌多学科工作组的建议

该专业建议为评估结肠息肉的内镜下癌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并强调了内镜下息肉表面特征在定义深层黏膜分类中的重要性。建议详细介绍了美国最常用的分类系统,如Kudo和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系统,有助于提供不同息肉表现的高质量图像。

建议中包含了对息肉切除最佳方法的指导,如对于深层黏膜下浸润患者不应该采用内镜切除,而是直接进行手术切除,也包含黏膜下浸润性浅表癌的内镜切除技术方法,当通过内镜切除息肉并有黏膜下浸润的组织学证据时,要权衡手术的风险获益。

2. AGA Institute Rapid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Role of Pre-Procedure SARS-CoV-2 Testing and Endoscopy

AGA对内镜检查前进行新冠检测作用的快速回顾及操作建议

该建议给出根据当地新冠感染流行率情况对无症状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

当感染率较低时(<0.5%),建议不进行新冠检测,医护人员使用N95口罩(如果有的话),或是外科口罩进行自我防护。

如果感染率为中度(0.5%-2.0%),建议考虑新冠检测,但当检测试剂匮乏且检测特异性不稳定时,可不进行检查前检测,但医护人员需全程使用高级个人防护装备(PPE;N95/N99或动力空气净化器呼吸器)进行自我防护。

如果感染率高,建议内镜检查只用于病情对时间敏感的患者/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全程使用高级PPE进行自我防护。

建议还指出,基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只能证明患者感染过,但不能准确地提示患者目前是否感染。尽管新冠感染率以及相应证据不断发展会带来新的变化,这一建议仍极具临床参考价值。

3.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 Updated Review of Guidelines and Statements from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Societies

新冠大流行期间的胃肠内镜检查:国际和国家学会指南和声明的最新回顾

这是一篇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进行内镜检查的更新信息,由国际和国家学会提供。

所有学会都建议在检查期间使用PPE,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长袍和发网,对于高度疑似或确诊病例,医护人员应使用双层手套以及双层N95或FFP2/3口罩进行防护。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学会指南共识中只有43%建议内镜检查团队需接受佩戴和摘除个人防护装备的培训;95%的学会共识/指南建议暂时推迟选择性/非紧急手术;86%建议在检查前对患者使用症状问卷和/或测量患者体温进行新冠风险分层;38%建议减少患者陪同人员;33%要求医护人员对体征和症状进行自我监测(同样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温检查);19%建议在检查后14天联系患者随访症状(这是作者所在医院的常规做法)。

4. 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Evalua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GA缺铁性贫血的胃肠道评估临床实践指南

这篇指南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见的胃肠道评估提供了更新的建议,指南要求患者同一日接受双重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和结肠镜检查),将缺铁性贫血的阈值从15 ng/mL改为45 ng/mL,建议在做任何十二指肠活检前优先进行初步的腹腔检查,不建议在常规评估中进行胃部活检。此外,对于内镜双重结果阴性的无症状患者考虑优先进行口服铁的试验,而不是直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5. AGA Institute and the Joint Task Force on Allergy-Immunology Practice Parameters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AGA和变态反应免疫学实践联合工作组对嗜酸性食管炎的临床管理指南

嗜酸性食管炎一度被认为是儿科疾病,但目前在临床中嗜酸性食管炎成年人患者患病率在迅速增加,因此,嗜酸性食管炎的数据也在不断发展。

该专家建议为嗜酸性食管炎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最新的循证建议:质子泵抑制剂、局部类固醇和消除饮食都优于不治疗;进行单一或联合治疗的选择时,医患共决策;在短期外用局部(而不是口服)类固醇治疗后是否继续使用,取决于患者的狭窄史、复发性吞咽困难的情况,长期使用会引发不良反应。

6. 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GA关于益生菌在胃肠道疾病管理中的临床实践指南

随着益生菌的非处方供应增加,益生菌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推荐用于促进健康或减轻疾病。但鉴于目前相对获益仍存在不确定性,该指南本质上呼吁“暂停”部分益生菌的常规使用。

指南建议在以下适应证和情况下使用益生菌:艰难梭菌、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且仅在临床试验的背景下使用;对重症患者或对艰难梭菌预防有较高价值的人群使用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对于早产儿(<妊娠37周或低出生体重)同时使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

7. ACG Clinical Guideline: Disorders of the Hepatic and Mesenteric Circulation

ACG临床指南:肝脏和肠系膜循环紊乱

肝脏和肠系膜动脉和/或静脉血供障碍往往会导致诸多胃肠道症状。这项以循证依据为基础的指南的到来为如何优化管理这些疾病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指南指出,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止血途径通常是完整的,尽管这种脆弱的平衡受到肾功能障碍、脓毒症和低体温的不利影响;在肝硬化患者中,促凝肝源性因子的丧失也与抗凝因子(蛋白C)的丧失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内皮源性因子VIII的增加有关,因此可能导致血栓风险的增加。

指南建议不要用新鲜冷冻血浆来纠正国际标准化比率;预防高危静脉曲张出血及需要抗凝的门静脉或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优先选用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而非套扎术;监测慢性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肝细胞癌应每6个月监测肝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8. ACG Clinical Guideline: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ACG临床指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在特定的患者群体中已经被认识了几十年,但近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在一系列肠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潜在意义。

本临床指南提供的建议包括: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或既往接受过腹部腔内手术目前有症状 (腹痛、胀气、腹胀和/或腹泻)的患者如果要进行SIBO的诊断,建议使用葡萄糖氢或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对有症状的SIBO患者使用抗生素来根除过度生长的菌群并缓解相关症状。

9. 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Colitis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结肠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彻底改变了许多癌症的治疗,特别是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已证实这类疗法引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炎症性肠病有相似之处。这类胃肠道症状被认为是急性结肠炎的一种特殊形式,可迅速发展引发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肠穿孔和死亡。

这篇关于免疫介导结肠炎的文献综述主要建议如下:利用早期内镜评估进行及时识别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糖皮质激素是起始治疗策略,及时评估以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升级为生物制剂;大多数患者会完全缓解,但应考虑在治疗后8~10周进行内镜下黏膜愈合的评估。如果医师计划重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该考虑同时使用维多珠单抗治疗。

10. Recommendations for Follow-Up After Colonoscopy and Polypectomy: 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

结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的共识更新

结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的新数据促成了这一最新建议。共识不建议使用“高风险腺瘤”或“低风险腺瘤”这样的分类。相反,临床医生应该指定分类所涉及的个体标准(例如,1~2个<10mm的腺瘤而不是“低风险腺瘤”)。

他们还建议延长<10mm管状腺瘤的随访间隔,即对于1 ~ 2个腺瘤患者随访间隔从1 ~ 2 年延长至7~ 10年,3 ~ 4个腺瘤的患者随访间隔从3 ~ 4年延长至3~ 5年。所有这些建议都是基于高质量的临床依据。

1100

收藏

热点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