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在京顺利闭幕。
回顾全国两会,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保障重点人群健康需求、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等议题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其中,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动向尤其受到社会关注。
3月7日,在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深入阐释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中国青年报,2025)。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深化医改的具体思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在于“狠抓公益性”。
他强调,公立医院编制应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合理浮动,薪酬制度改革需缩小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收入差距,并优化院内科室间的薪酬结构,以促进各专业均衡发展。“这不是吃大锅饭,主要是为了使各个专业能够均衡发展。”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雷海潮围绕全民健康水平提升、慢性病防控体系完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等核心议题作出系统回应(中国卫生杂志,2025)。他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协同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重点加强儿科、精神科等短板专业的队伍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2024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达79岁
雷海潮介绍,根据最新统计快报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已达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同时,2024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比2019年提高了1.7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省份之间的健康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说明健康公平性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融合战略,都在卫生健康领域见到积极成效。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8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未来,中国居民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仍然明显,仍然可望可期。在健康水平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老百姓追求健康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
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细化
雷海潮表示,基层到底能力强不强?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基层主要是解决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总体上来看,基层水平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不能用评价专科医院的眼光来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因为各自功能定位不一样。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功能不同被划分一级、二级和三级,并非针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相对健全,现有超过60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超过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这使得老百姓看病就诊能够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大力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一起推动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的报销定点范围。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村卫生室已经纳入医保报销定点范围,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和费用支付。另外,财政部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角度,近两年投入了近9亿元,为中西部地区更新升级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设备。
雷海潮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方面主要从基层、基础和基本三个方面进行谋划。具体来说,通过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细化和实化。
在强基层方面
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90%以上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固基础方面
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级医院要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乡镇一级,要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由上级医院派驻,为居民提供长期、有质量保障的医疗服务。
在保基本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水平,优化改善看病就诊的条件。在保基本服务方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升后,要在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频次、保障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改善。
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重在填补空白
据统计,全国有8000多所综合医院都可以提供儿科的门诊或者住院医疗服务,98%的县医院已设置了儿科。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现在有3000所左右的综合医院,都可以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诊断、治疗、康复服务。
雷海潮表示,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发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方面,还需持续用力,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予以加强。
健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作为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八项工作之一,今年要针对还没有设置儿科的医院,尤其是县医院填补服务空白。
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能设置心理门诊或者睡眠门诊,在原来的基础上补齐服务的个别空白点。推动全国所有省区市统一使用“12356”心理服务援助热线,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此外,要大力开展精神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健康知识宣传。举办不少于5000场次的国家和省市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方面的工作。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出努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儿科和精神科等短板弱项专业的发展,进而壮大和引导队伍发展。
进一步提升能力
儿科和精神卫生领域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数量还应该适当扩增,从而加强对全国服务方面的统一培训和引导规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财政部进一步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此外,精神卫生服务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为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受到心理情绪问题困扰的朋友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让大家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更有质量。
体重管理,持续到底
雷海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卫生健康工作需要持续加强,要落实好党中央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当前,危害中国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很多致病因素与每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问题。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很多人也出现了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导致体重异常,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
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非常关键。雷海潮介绍,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民政部等15个部门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体重管理年”实施的首期三年体重管理行动,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新风尚。
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在慢性病防控,尤其是体重管理方面,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履行防控责任;二是加强健康科普,提高公众对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的认知;三是坚持防治结合,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结语
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医疗卫生领域改革蓝图已清晰呈现。
从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到强基工程细化落实,从儿科、精神卫生服务补短板到慢性病防控体系完善,一系列政策聚焦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与服务质量提升。居民预期寿命达79岁、健康公平性持续改善的数据,印证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然而,仍需认识到,健康中国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推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在深化医改、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将更加注重公平性、可及性和前瞻性,为全民健康福祉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石。
Editor 编辑 好医生-李可意 Reference 参考 中国青年报.国家卫健委主任谈公立医院改革[N]中国青年报.(2025.03.07)[2025-03-12].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07A0794C00?suid=&media_id= 杨金伟.两会记者会 | 雷海潮: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谋划医疗卫生强基工程[N]中国卫生杂志.(2025.03.09)[2025-03-12].https://mp.weixin.qq.com/s/f7qjrUT4RRB31954dXkBtA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和撰写,侵权请联系删除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周雪雪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530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