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公布:又一县医院成功晋升三甲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正式发文通知,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现场评审结果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判定标准,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是该市成功创建的第二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此前仅有北海市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合浦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中,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市政府将其列入202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每季度跟进创建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全力支持合浦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北海市人民政府)
好医生点评
此次评审严格依据国家卫健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重点考核医疗质量安全、学科建设、服务能力及运营管理等核心指标。评审的通过说明该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引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县级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的典型案例,合浦县人民医院的经验对同级医疗机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例如,在统筹管理方面,强化政府主导,北海市将医院三甲创建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程,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以解决人才引进、设备更新等难题;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通过‘以评促建’强化医院学科建设、内涵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合浦县人民医院,2025)。该案例证明,县域医院通过系统化提升医疗质量与管理效能,或有向更高层级迈进的发展潜力。
>>这所医学院,正式更名大学
3月18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同意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的函》: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学校标识码为 4145010601;同时撤销桂林医学院的建制。
函中指出:“桂林医科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专业的增设,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60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好医生点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表示,将医学院更名为“医科大学”,无论是在招生、拨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上都会带来一些好的改变。学院更名大学,不仅意味着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对其办学水平的认可,也为学校在其学科、专业设置、师资聘用中提供了更大空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
2023年,人民日报就曾梳理过7家计划更名为“医科大学”的医学院,其中包含桂林医学院。目前,已有6家医学院更名,分别为赣南医科大学、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桂林医科大学、蚌埠医科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海南医科大学。仅剩新乡医学院计划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但更名尚未完成。
>>一医院再曝代孕丑闻,医师上报反遭当局警告
3月初,江苏无锡市民黄某期为新生儿办理户口时,被派出所发现其持有的“武冈市某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系伪造。经湖南武冈市卫健局协查确认,该证明编号、公章均与医院真实信息不符。打拐志愿者调查发现,涉事医院涉嫌协助代孕并伪造证件:代孕者候某珍(云南籍)以真实身份住院分娩后,其子信息被篡改为客户黄某期夫妇,假出生证编号甚至被上传至卫健系统疫苗接种信息库。
3月17日,武冈市卫健局突击检查该院,发现医院通过漏洞修改代孕者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利用内部系统录入虚假数据。卫健局现已将该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值得注意的是,该院在2024年8月就因“产妇身份审核不严”被罚5万元。据悉,医院院长黄某亲自参与违规操作,陪同冒名产妇办理手续。
更令人关注的是,院内医师段某、马某在发现产妇身份异常后,向医务科上报情况,然而二人却遭到卫健局警告。(极目新闻)
好医生点评
目前,官方调查仍在进行中,最终处理结果需等待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通报。据悉,去年医师段某、马某遭警告处罚的原因是“未严格履行实名审核”。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为责任主体,医师个人若已尽基础核查义务,处罚过重可能打击一线人员上报积极性(法规司,2018)。
医师段某和马某遭警告一事,实质上是将系统管理漏洞的连带责任转嫁给执行层面的医务人员。相较之下,医院院长黄某作为管理者和违规操作的直接参与者(亲自陪同冒名产妇办理手续),仅被停职六个月,处罚力度显然与其领导责任不匹配。
>>突发!中选集采药生产不规范被叫停
3月17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取消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间苯三酚注射液中选资格并将该企业及该产品生产企业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显示,根据四川省药监局发布的监督检查通告,持有人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能对受托生产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受托生产企业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部分批次产品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偏差处理,综合评定结论为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
好医生点评
间苯三酚注射液是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目前尚未执行。根据中选药品名单,该药品共有 9 家企业中选,其中本次被取消资格的产品中选价格为 0.22 元/支(规格:4mL:40mg/支),为同一品种最低中选价格(第一财经,2025)。此次事件暴露出低价中标模式下质量风险的现实隐患。
此前,上海政协委员联名指出集采药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等问题,详情见《集采药质量差,医生没有选择权:医学专家联名提案,国家医保局最新回应来了》。虽然官方调查表示不存在该问题,但此次事件或将再次引发热议。低价竞争是否会迫使企业压缩成本,进而影响生产质量?
>>时隔11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指南更新
3月17日,中华儿科杂志发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指南(2025)。
以下为指南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的脑损伤。由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数量众多,临床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因此基于正确评估、监测和高危因素筛查的及时精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2014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并提出5个方面的15个临床常见问题,采用证据推荐分级评估,形成34条推荐意见。(中华儿科杂志)
好医生点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我国新生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中华儿科杂志,2025)。临床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鉴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数量众多,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监测和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干预,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前提。
目前,多数高胆红素血症的管理指南是基于专家们的共识,存在相互间推荐意见不一致、缺乏同质性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根据近年新增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
Editor
编辑
好医生-金阳阳
Reference
参考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及撰写,转载请联系授权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金阳阳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534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