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医生被通报!这类常见“副业”被盯上,纪委点名“微腐败”


2025-04-18 00:00:00 来源:好医生 13714

图片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一些“灵活用证”的灰色做法也悄然滋生。“挂证”,正在成为不少医疗从业者眼中的副业选项。


尤其是部分已退休的医师、虽持证但未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甚至仍在岗位的执业医师,为了增加收入,会将自己的执业证书挂靠到诊所、药店等机构。轻则每周出诊一次,重则从不出面,仅凭“一纸证书”便可获得数百至上千元的固定收入。


但问题是,这种“人不到、证在用”的做法,真的稳妥吗?


近日,重庆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中青报,2025)


罗某是某区一家公立医院外科主任,2020年7月至次年12月,他在医院工作期间,违规将个人的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在某药店,作为该店正常营业的重要资质。罗某每月从该药店获取500元的报酬,累计获利9000元


“你未经组织批准将证书进行挂靠,还违规获取报酬,本质上属于违规兼职取酬,既违反了《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也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核查组指出了罗某违规“挂证取酬”的行为本质。2024年12月,因违反有关规定挂靠证书获取非法利益,罗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实际上,“挂证取酬”在业内并非新鲜之事,更是有不少从业者依靠“朋友介绍”“老同学牵线”。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监管趋严,“挂证取酬”的灰色地带正在加速收紧。


“挂证”躺赚?已有多名医生受罚!


“挂证取酬”,指的是个人将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挂靠在并非自己供职的单位名下,未实际履职却定期领取报酬。


多个案例显示,医疗行业是公职人员“挂证取酬”的频发领域(中国新闻周刊,2025)


2024年4月,四川省开江县纪委监委在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时,接到群众举报:“普安镇某药房没有医生审方拿药,销售员却常推销高价药。”经核查,该药房名义上的驻店药师为县中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户某某,其实从未坐堂履职,却持续领取1.66万元报酬。最终,户某某被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在对问题线索的分析研判中,核查组发现该问题在开江县并非个案,多数药店均存在此问题。为此,该县纪委监委将其作为专项整治项目,全面开展同类线索排查,推动个案查办向行业整治延伸。


类似现象在全国多地也屡见不鲜,仅去年就被爆出多例。


贵州六盘水市某妇幼保健院药剂科负责人因挂证行为被处分并追回违纪所得;厦门市湖里区一诊所甚至签订“租证协议”,一名医师将执业证书租借他人,作为诊所负责人“挂名”十年,每月收取3000元,最终当事人被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罚款……


纪检监察部门指出,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违规挂证取酬,虽表面看似“资源共享”,实则扰乱了医疗行业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甚至诱发药品乱象、虚假执业等安全风险,严重损害群众就医利益。


“挂证”不是多点执业,别再踩这条法律红线了


令人不解的是,在已有诸多前车之鉴的背景下,仍有人甘愿冒险“挂证”。若细究这一行为背后的动因,除了侥幸心理,更关键的有两点:一是逐利诱因,二是政策误读。


为保障医疗安全,国家早在《诊所基本标准》中明确要求,开设诊所的核心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资格并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也对药师资质提出了硬性要求。


为节省人力成本、快速获取审批,一些机构干脆“租证上岗”,并催生出一批专门撮合挂证交易的平台。在一些求职招聘网站上,所谓“兼职岗位”实为挂证交易,初级医师证到主治医师证一应俱全,年租价格从8000元到5万元不等,证书提供者与用证者各取所需,平台也从中抽成。


一些医师正是看中这份“躺赚”收益,心存侥幸,才形成了“证书养闲钱”的灰色思维。


另一方面,部分从业者将“挂证”误认为“多点执业”的一种变通方式。


在前文重庆市纪委监委通报案例中,罗某就曾自称,其把个人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在药店是为了帮助药店取得营业资质,多开一个药店、群众买药也方便。“挂证没有影响我的本职工作,而且国家也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我怎么就违纪了?


但事实上,根据2014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若干意见》,医师多点执业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身体健康并在有效注册期内,且必须在两个或多个医疗机构定期执业,并办理备案手续。这与“只挂名、不执业”的挂证行为本质上是两回事。


同时,执业证书本身就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54条第3款,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 000元的,按10000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更关键的是,诊所依赖挂证医师签字出具处方,一旦发生纠纷,无论是否亲自坐诊,该医师都可能被追责。轻则院内处分、注册注销,重则吊销执业证书、承担民事赔偿。对诊所而言,一旦被查处,经营资质和业务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挂证”取酬,不是多挣一份钱那么简单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指出,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是一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往往披着“以劳取酬”或“以技取酬”的外衣,实则掩盖了“以权取酬”的本质。其交易的核心在于“权”,并非“证”,更非“术”。


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廉洁纪律,还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滋生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的空间。一纸证书,本应体现专业能力,却在“挂证”乱象中沦为谋利工具。


早在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曾刊发文章《画里有话丨严查公职人员违规“挂证”》,明确指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


“‘挂证’取酬屡有发生,折射出监管有漏洞,监督不彻底。对此乱象,纪检监察机关要擦亮监督探头,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坚决从严查处,对行业主管单位治理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要善于打‘组合拳’,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将专项整治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对于医生而言,若是正常的多点执业,在合规合约下体现个人价值,无可厚非。但若将证书交由他人“代用”,以牟取不当收益,便可能逾越红线、触碰纪律。一旦被查,轻则处分追责,重则影响职业发展。


医生的执业资格来之不易,更不应成为他人“经营”的工具。与其冒险“躺赚”,不如脚踏实地地经营好自己的专业,让价值体现在真本事上。                   

                                                      
                                 



Editor

编辑

好医生-李可意

Reference

参考

中青报.警惕公职人员“挂证取酬”成为腐败新变种[N].中青报.(2025-04-16)[2025-04-17]https://m.cyol.com/gb/articles/2025-04/16/content_jpgjovFwxp.html 

 

中国新闻周刊. 公职人员的这一乱象,正被严肃查处[N].中国新闻周刊. (2025-04-14)[2025-04-17]https://www.inewsweek.cn/politics/2025-04-14/25003.shtml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画里有话丨严查公职人员违规“挂证”[N].(2022-12-30)[2025-04-17] https://www.ccdi.gov.cn/pln/202212/t20221230_238888.html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和撰写,侵权请联系删除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刘琳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520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