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发布 4月16日,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以下简称《推荐》)。新版《推荐》覆盖24种常见瘤种,涵盖全国94%、上海95%以上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新增鼻咽癌、肾癌、子宫内膜癌等筛查建议,并修订了多项已有内容。文件还设置儿童肿瘤、遗传性癌症、疫苗可预防癌症等专题,提供七条防癌建议及分性别、年龄段的筛查时间表,为公众科学预防癌症提供了权威参考。(上海市抗癌协会) 好医生点评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处于较高状态,肿瘤的筛查和预防尤为重要(澎湃新闻,2024)。新版《推荐》的发布有助于扩大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范围,进一步推动从“人群普筛”向“靶向干预”转变。 在现实中,基层癌症筛查仍是短板,部分地区医生对筛查标准了解不足、手段有限,据数据显示,因农村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防癌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远高于城市(澎湃新闻,2024)。希望基层医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并灵活运用《推荐》中的内容,将科学防癌理念自然融入日常诊疗实践。 >>仅45克!体积最小儿童专用磁悬浮“人工心脏”问世 4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宣布,医院核心团队历时三年,成功研发全球最小最轻的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本装置专为低体重儿童设计,仅重45克,泵体直径2.9厘米,填补了国内外在儿童人工心室领域的空白。 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实现了能耗低、稳定性强、转速精准三大性能突破,具备可调速的磁悬浮技术,支持患儿在等待供心或心脏康复期间维持循环稳定。(中华网) 好医生点评 近年来,人工心脏领域捷报频传。例如,江苏医院曾为患者一次性植入两颗人工心脏,引发关注(中国江苏网,2025)。此前,这类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常见于成人患者,这是因为儿童体重相对更轻、身体可操作空间更小,因而为儿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更具挑战。 此次低体重儿童专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的问世,不仅突破技术瓶颈,更是全球首创。这一成果不仅为患有心脏疾病的儿童提供了全新治疗路径,也标志着我国在儿童复杂心脏疾病治疗领域实现了关键性技术突破。
>>一医院把内部用人需求备注公开发布,院方回应 近日,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一则“直白”招聘信息意外走红。公告中备注内容如“有博士就不要硕士”“科室内仅3人,无法发展”“科内已有非常优秀的研究生”等,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称其“是见过最真诚的招聘”,甚至建议“全国推广”。 图源:九派新闻 4月10日,医院发布更正说明,称因工作人员误将2025年用人计划摸底表上传官网,造成误会,深表歉意。当天晚间,医院已正式发布新版招聘公告,并恢复官网正常信息。(九派新闻) 好医生点评 此前曾有医院被爆招聘考试存在黑幕,相比之下,这种透明化的需求表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应聘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体现了“阳光招聘”的潜在价值(新晚报,2023)。还有观点认为,这次“非主动披露的招聘”让医院意外收获了关注,也让外界得以一窥最真实的用人需求。 若能将这种真实透明的岗位需求公开化、制度化,不再仅靠“信息泄露”才被看见,反而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效率,让招聘过程回归本质,也让求职者少走弯路(丁香园,2025)。虽说这起“乌龙”并没有引起公众的质疑,反而迎来一众点赞,但希望这家医院未来在上传材料时管好“后门”,别让“家常里短”再一不小心变成“全国热搜”了。
>>国台办:积极鼓励和支持两岸医药卫生交流 4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表示:“近年来,大陆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为台湾同胞来大陆生活、就医提供了更好保障。我们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完善台胞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为台湾同胞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申请医师执业注册和短期行医等提供便利。我们也积极鼓励和支持两岸医药卫生交流,欢迎台湾医药界人士前来大陆参访交流。”(央视新闻) 好医生点评 国务院台办明确表达了大陆对台胞医疗保障的积极态度,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政策理念和对台胞福祉的重视。 这种政策导向已在医疗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在北京协和医院执业21年的台籍医生协和医院丁文蕴认为,大陆丰富的病例资源和医疗平台为医生成长提供独特优势;福州台籍陈栢叡医生指出,大陆公立医院的普惠性与台湾民营医疗体系形成有益互补;中医师台籍刘元媛则强调,两岸在中医领域的技术与理念融合,将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这三位医者的亲身体验印证,两岸医疗优势互补正在从政策构想转化为切实福祉(中国新闻网,2023)。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试行)》(以下简称《清单》),明确一般人群及9类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内容与标准,旨在推动签约服务更加精准、规范。清单对服务项目进行了细化,覆盖常规健康管理、慢病随访、中医干预等内容。 文件要求各地结合基层服务能力和群众实际需求,制定本地化服务包,同时鼓励建立“项目库”,支持居民按需“点单”式选择服务。居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服务包,必要时适当补充其他服务,提升服务匹配度和可及性。(基层卫生健康司) 好医生点评 此番发布的《清单》,通过明确不同人群服务内容,使基层医生能“有标可依”,群众也能“有据可选”,提高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化,有利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群众就近就医,缓解大医院压力。 总的看来,这些举措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此次文件鼓励“点单式”选择服务项目。未来若这些举措得以实施,或将为探索更多基层医疗服务改革提供范本。
Editor 编辑 好医生-刘琳 Reference 参考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及撰写,转载请联系授权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刘琳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53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