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无资质机构严禁开展产前筛查
4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服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不得开展产前筛查服务。产前筛查人员主要分为三类:从事临床咨询的医师、从事超声产前筛查的医师,以及从事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技术人员。申请从事产前筛查的人员需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具备规定学历或职称,拥有相关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
通知同时强化机构准入管理。申请开展产前筛查技术的医疗机构须提交完整材料,审批流程将进一步优化。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被要求主动、及时向社会公示辖区内产前筛查机构名单。(妇幼健康司)
好医生点评
国家卫健委新规的发布,旨在规范行业乱象。此前,无创基因检测乱象频发,多起无资质机构操作不当导致产妇生下缺陷婴儿的案例,暴露出监管漏洞和资质缺失的严重后果(澎湃新闻,2018)。
新规通过提高人员专业要求、优化审批流程及公示机构名单,提升产前筛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从而保障母婴健康。此举不仅回应了公众对医疗安全的关切,也为杜绝类似悲剧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现了监管部门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婴幼儿健康管理、舞蹈治疗等医疗类新专业纳入本科目录
4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29种新专业。其中涉及健康医疗领域的专业包括:健康与医疗保障、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药物经济与管理、老年医学与健康、舞蹈治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好医生点评
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强调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医疗服务需求激增,需加强科室建设和人才储备(医政司,2024)。
新增的医学类专业中,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布点最多,3所高校设立,响应国家卫健委提升老年医疗服务的政策,契合老龄化趋势。此番专业的增设,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填补专业人才培养空白。希望相关院校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确保毕业生快速适应行业需求,为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又一县医院成功晋升三甲
近日,鹿寨县中医医院正式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第二家、柳州市县级首家获此资质的医疗机构。
该院始建于1984年,最初仅设几十名职工,历经40年发展,现已成为拥有670名职工、593名卫生技术人员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2021年12月,医院获批三级中医医院执业许可,目前编制床位500张,总建筑面积达41362平方米,承担医疗、保健、教学及科研等职能。
此次晋级标志着该院在规模、技术及服务能力上的全面提升,未来将为县域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鹿寨县中医医院官网)
好医生点评
创建三甲医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科研建设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在鹿寨县中医医院实现从三级到三甲跨越的过程中,柳州市中医医院作为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单位,通过专家派驻、资源共享等方式,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中医药网,2025)。
晋升三甲后,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这一突破不仅惠及县域40万居民健康需求,更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鹿寨模式",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希望更多县域医院可以通过医联体合作和管理创新成功晋升三甲,为县域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我国科学家揭示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异常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朋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文雯团队合作,利用超高分辨率7特斯拉(7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频率标记脑电图(EEG)技术,揭示了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层级上的神经活动异常。
这项研究首次以亚毫米和毫秒级的精度描绘了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的异常变化,揭示了关键期内异常视觉经验如何塑造人类皮层微环路功能。研究成果对医疗人员理解弱视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弱视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有望开辟未来弱视治疗的新方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好医生点评
当前,弱视的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传统方法,如屈光矫正、遮盖疗法、视觉训练等,或药物治疗,但效果有限。这些疗法需要患者进行严格的训练,但存在依从性差导致影响疗效的情况。而手术治疗虽能治本,却难以有效改善已形成的皮层异常(衢州晚报,2023)。
本次研究为理解弱视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突破性视角,从神经机制层面解释了传统疗法的局限性。未来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开发靶向增强输入层功能或调节兴奋-抑制平衡的新型干预方案,有望突破现有疗效瓶颈,为弱视治疗提供全新方向。
>>两种新增职业病诊断标准发布
4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2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两种新纳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病的规范诊断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连续3年及以上患侧手腕部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职业史,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伴有神经电生理检查或腕部高频超声检查异常,结合职业健康监护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职业性腕管综合征。
根据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职业史,6个月(含)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病程超过1个月,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受损,结合精神科检查和突发事件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健康报)
好医生点评
国家卫健委新发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我国法律要求,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独立分析、判断、提出诊断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干预(中国政府网,2013)。学习更新的标准有助于医生优化诊疗思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同时,职业病目录新增两类疾病,将重复性劳动损伤和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纳入保障范围,显著扩大了职业健康保护的覆盖面。这不仅回应了劳动者对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也推动了职业病认定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国家对职业健康保护的重视和政策进步。
Editor 编辑 好医生-金阳阳 Reference 参考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及撰写,转载请联系授权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金阳阳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523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