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医保基金监管进入关键阶段。 在“两高”工作报告中,医保骗保、医药腐败等问题被重点提及,显示出国家对医保基金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持续加码的行刑衔接,到大数据赋能的精准监管,再到即将启动的全国飞行检查,一系列举措正推动医保基金监管从零散整治向系统化治理迈进。 “两高”最新报告:剑指医药领域腐败犯罪、医保骗保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分别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总结2024年工作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2025;最高人民检察院,2025)。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涉及医药领域的工作主要包括: 最高检在2024年工作报告中提及以下与医药相关的重要举措: 展望2025年,“两高”将持续依法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并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深入整顿医药乱象,斩断行贿受贿利益链条 在聆听“两高”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世亮注意到,2024年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以及检察机关受理各级监委移送的职务犯罪案件人数,均较往年有所上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 据统计,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对金融、国有企业、能源、烟草、医药、体育、基建工程及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反腐力度,共立案87.7万件,留置3.8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8.9万人。其中,医药行业涉及6万人。 近年来,医药领域反腐力度持续加大,整治行动逐步深入,不仅严查受贿行为,同时加强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不正当获利的追缴和纠偏力度不断提升。 自今年1月以来,中纪委已多次在公开文章中强调医药反腐的重要性,指出要严查“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并将医药与金融、国企、能源等重头行业相提并论,明确要求深化整治医药领域腐败,坚决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中国新闻网,2025)。 从近期官方通报来看,基层医院腐败整治成为重点,设备和耗材招投标环节问题尤为突出。中纪委在《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部分基层医院负责人设法帮助特定关系人提前掌握信息,提高中标几率;在药品和耗材供应上,个别人员通过“统方”操作为医药代表牟取利益,甚至形成利益输送链条,影响市场公平。 为进一步深化治理,中纪委在2025年反腐任务部署中提出,要深入查处新型腐败与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通过强化行贿惩戒机制、加大对利益输送的溯源打击力度,逐步斩断行业内的腐败链条。 行刑衔接强化,全链条严打骗保 据赛柏蓝(2025)梳理,这是最高检近10年来首次在两会工作报告中单独公布医保骗保等犯罪起诉情况,意味着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的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升级。 近年来,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日趋完善,形成了政策联动、技术赋能、全链条监管的高压态势,推动医保基金管理从零散打击向体系化治理转型。 从最初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回头看”,到2023年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财政部加入专项整治,2024年又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加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进一步有效衔接,部门监管合力逐渐形成,促使医保基金监管进入“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新阶段(国家医保局,2024)。 2024年3月,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医保骗保案件的证据固定标准及行刑衔接程序,减少“以罚代刑”现象,全面提升刑事打击力度。 同时,公安与医保部门建立“线索共享—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闭环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预警模型,强化风险监测,实现对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 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查实欺诈骗保机构2008家,联合公安机关侦办医保案件30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741名。 在监管效率方面,多部门协同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由“广撒网”向“精准打击”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医保、医疗、医药三大领域的全链条监管模式,已从打击末端骗保行为拓展至源头治理,使腐败问题无所遁形。 智能监管助力精准整顿,全国飞检即将启动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深化医保基金大数据监管体系建设,推动监管模式从"人工抽查"向"智能防控"转型升级。 2023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将建立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完善“两库”建设,提高医保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21世纪经济报道,2024)。 大数据模型在2024年医保飞行检查中已显现显著成效。自查阶段,各级医保部门利用数据分析,精准推送问题线索,提高发现效率;现场检查时,大数据筛查锁定185家重点机构,最终查实欺诈骗保机构111家。 当前随着全国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进入收尾阶段,新一轮飞检即将于4月全面启动,大数据监管模型的深度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违规行为识别精度(国家医保局,2025)。 本次飞检将延续"四不两直"机制(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重点打击自查流于形式的机构。对自查敷衍、隐瞒违规行为的机构实施顶格处罚并公开曝光,同步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对责任人员实施医保资格记分管理,形成多维度制度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自2024年4月构建的药品耗材追溯体系已初具规模,累计归集158亿条追溯码数据,覆盖88万余家定点医药机构(占总数94.7%)。 本轮飞检将深度整合追溯码系统等大数据平台,通过预警异常结算记录、监测高频药品异动等智能分析,实现"靶向式"检查模式。这种基于数据画像的精准监管,相较传统"普查式"检查显著提升违规行为发现效率,标志着医保基金监管正式迈入智慧监管新阶段。 Editor 编辑 好医生-李可意 Reference 参考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撰写,侵权请联系删除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周雪雪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5861
收藏